文章
  • 文章
搜索

微信咨询:foguangsi8

首页 >> 佛禅知识 >>佛禅知识文化 >> 香花佛事是什么,佛事超度一般怎么做的
联系我们
更多

联系人:广玉居士

职务:佛光寺知客兼居士会会长

手机:17367130496

邮箱:983837931@qq.com

微信:foguangsi8

扫一扫,添加微信咨询

1705333492303003.png

详细内容

香花佛事是什么,佛事超度一般怎么做的

香花佛事是指流传在梅州市的一种佛教文化与客家民俗文化相结合的特殊文化载体,俗称“修斋救苦”和“拜忏”“架桥”,作用于救度和祈福。客家地区的香花派僧尼在举行法事时,说唱劝善和忠孝的故事,表演带民俗意义的舞蹈和杂技,融佛教仪式和民俗表演于一体,这种形式被客家人称为“香花佛事”,简称“香花”。供奉网下面就来介绍下香花佛事是什么,佛事超度一般怎么做的。

 摄图网_600853747_湖面上的荷花(企业商用).jpg

香花的形成,源出汉代的“俗讲”和唐、宋的《变文》和《宝卷》。早在佛教传入东土时,就有一种佛教界认同的正规形式,以通俗的语言,融入本土民间故事,用以解释佛经哲理。这些讲经内容以及说词,后来形成文字,修改成韵文,成了俗讲经师们的说唱文本,最后形成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唐代时称为“变文”或“讲经文”“说因缘”,到宋代又称为“宝卷”。

明末清初,梅州兴宁县举人、著名高僧何南凤因袭了“变文”“宝卷”的体裁,以民歌的形式将客家民俗故事和佛经内容整理改编成《客家香花经》,融合佛教仪式中的舞蹈和技艺表演,形成了“香花佛事”。

香花佛事分为演唱文本、舞蹈表演(含杂耍技艺)、香花音乐、香花艺术等四大类。其中演唱文本分为《三辰救苦》《关灯》等30多段节。演唱文本以客家山歌四句七字为基本结构,唱词与客家山歌非常相似,口语化、方言化、通俗化、形象化。表现手法多采用比兴、借喻、谐音等形式。如对景物描写:“竹影扫阶尘不动,月归沧海水无痕。”尤以比喻为最多,在《叹亡魂》中,连续把亡魂比作:“天上星、一塘莲、一树梅、一园蕉、一笼鸡、一只鹅、一孤舟、一枚针”等,每一比喻便是四句歌词。如:“亡魂相似一对鹅,两翼些些飞过河。飞河不过河中死,连叫三声么奈何”;“朝走西来暮走东,人生恰似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大量的比喻运用了民俗语言,用客家话演唱,强化了香花唱词的客家文化内涵,使其表达的思想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香花曲调的主体旋律,由古典佛乐和客家民歌相融。香花的主要曲牌有:“丛林佛曲”之三波扬、流水板、七字偈、戒定赞、大板、乌泥板等;“客家小调”有果迭梅、仙花调、六篷船、锄头歌等。近年来,陆续有专家学者来梅州收集香花板音乐资料,如研究佛教音乐的广东星海音乐学院陈天国教授多次来梅采风,为香花录音记谱;中科院李春沐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哈尔滨大学音乐教授关杰也在梅州长驻采风,研究客家香花仪式音乐。

香花表演性技艺主要有舞蹈、杂耍两类。舞蹈类有打莲池、鲫鱼穿花。打莲池舞蹈具有客家民俗文化独特的风格。其表演程序分为:行三途、莲池海会等。表演形式可由3人至24人组成。3人为单莲池,4人为双莲池,8人为八角莲池。表演者手持“莲池杖”、珠杯边舞边唱。莲池舞具有劝善报恩、敬老孝道的意义,反映了客家人慎终追远的哲学思想。“鲫鱼穿花”以在场地上穿行和舞蹈为主,观赏性极强。

杂耍类的“打席狮”由客家香花僧人创作。“席狮”的流传与客家人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有关。客家人居住地多为山区,较为分散,香花表演项目日夜连宵、时间长,众多亲戚朋友来观礼时,没法安排住宿,于是“打席狮”就成了道场度夜的项目。表演者以一张草席卷成狮头状进行表演,模仿狮子行走跳跃的形态来表演。

……………………………………………………………………………………………………………………………………………………………

佛光寺修寺募捐,寺院提供佛事法会牌位供奉供灯烧香佛像开光等服务!加居士微信foguangsi8,闲聊勿扰!


  • 电话直呼

    • 17367130496
    • QQ咨询 :
  • 扫一扫,咨询广玉居士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